劉寶平工作室_Mr.LiuStu
5月9日晚,奧克蘭地標性建筑西維克劇院內座無虛席,由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和奧克蘭中國文化中心主辦的“知音湖北·京韻四海”新西蘭奧克蘭京劇專場演出在此舉辦,在楚韻京腔中開啟了一場跨越山海的文化對話。
京劇是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傳統(tǒng)戲劇形式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遺產。武漢作為京劇重要的發(fā)源地之一,歷來重視保護、傳承與弘揚京劇文化。當晚,湖北省京劇院精選了《三岔口》《白蛇傳·游湖》《四郎探母·坐宮》《楊門女將·巡營》和《壽州救駕》5部經典折子戲,為奧克蘭觀眾獻上了一道精彩的京劇大餐。其中,《三岔口》以“無光勝有光”的虛擬化表演,通過中國的一級演員呂蒙、優(yōu)秀青年演員張青民的騰挪翻轉,將暗夜中的試探與搏擊演繹得驚心動魄。由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王小蟬擔綱主演的《四郎探母·坐宮》,則充分展示了老生唱腔的醇厚韻味,引得觀眾叫好連連。
在演出的互動環(huán)節(jié),觀眾踴躍登臺體驗京劇表演。新中友好協(xié)會奧克蘭分會副主席內維爾·康特夫婦現(xiàn)場體驗了京劇念白;12歲的武術愛好者安妮在武戲老師的帶領下耍起了花槍,招式有模有樣,頗具小武生的風范。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有關負責人還在演出開始前進行了“知音湖北”推介。熱情邀請新西蘭游客搭乘30天免簽入境的“東風”,到湖北登黃鶴樓、攀武當山、游長江三峽、賞四季花海、品恩施玉露、嘗武漢熱干面。西維克劇院大廳同步舉行“知音湖北”圖片展,通過展示湖北17個地市州的代表性風景和人文圖像,讓新西蘭觀眾深度感知荊楚文化魅力。
次日,奧克蘭中國文化中心與湖北省京劇院攜手在奧克蘭大都會博物館舉辦了“弦歌舞京韻·粉墨會知音”京劇藝術講座。湖北省京劇院副院長朱鳳英以“為什么一句唱腔能綿延20秒”“如何從臉譜顏色瞬間識別忠奸”和“京劇武生和全黑隊(All Blacks)的‘哈卡’誰更考驗爆發(fā)力”等趣味話題開場,系統(tǒng)講解了京劇的歷史流變、行當分類與藝術特質,帶領現(xiàn)場觀眾走進京劇藝術大門。
講座展演和互動環(huán)節(jié),湖北省京劇院藝術家以全套舞臺妝造亮相,在文武場樂隊伴奏下多次返場表演,觀眾直呼過癮。王小蟬與新西蘭毛利歌手埃魯·奧內羅阿以京劇唱腔與毛利詠唱激蕩起藝術的共鳴。
活動現(xiàn)場,小觀眾黛西觀眾體驗了京劇臉譜裝扮,看著鏡子里不一樣的自己,她雀躍歡呼:“原來京劇這么有趣,我想學習它。”當天,湖北省京劇院一行還與新西蘭白云京劇社、藍天京劇社等京劇社團的票友進行了交流,票友演唱起了《穆桂英掛帥》《釣金龜》《鎖錦囊》《鍘美案》和《趙氏孤兒》等劇目片段。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本﹦∈侵袊?,更是世界的。奧克蘭中國文化中心主任王建文表示,此次以戲會友的“知音湖北·京韻四海”系列活動,正是對千年“知音”文化的當代詮釋,推動中新文明互鑒再譜新章。未來,將持續(xù)以京劇為媒,邀請更多新西蘭友人共赴荊楚之約、中國之約,拓展文化交流的深度與廣度。